基度山伯爵 –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讲复仇谁也比不过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吧。

1846年出版的《基度山伯爵》(Le Comte de Monte-Cristo)是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1802 – 1870)最为出色的作品。

年轻水手爱蒙德(Edmond Dantès)正要被升为船长并和美丝蒂(Mercédes)结婚。婚礼前一个小时,爱蒙德受人陷害,被捕入狱。加害他的人是他的同船同事,他的情敌,他的邻居,而那个执法官明知道爱蒙德无辜,却因私人利益把爱蒙德打入牢狱,使他没有任何翻案的可能。 所以爱蒙德有四个仇人。

爱蒙德在暗无天日的伊夫堡(Château d’If)度过了十四年。期间,他的未婚妻嫁给了他的情敌,他的父亲在他入狱后五个月死于饥饿。

爱蒙德在监狱的第七年,结识了另一个囚犯,意大利神父法利亚(L’abbé Faria)。他们通过两个囚室间的地下秘密通道来往,这个通道是他们用狱中能找到的工具一点点挖的,本来用于越狱,但一直没挖到出口。爱蒙德和神父由于这个通道天天见面,神父法利亚天文地理,数理化学,人伦社会,艺术语言无所不晓,他将自己的知识都授给了几乎是文盲的爱蒙德,临死前还把藏有宝藏的地点告诉了爱蒙德,并说这些财宝是他继承的遗产,既然他没可能活着出去享受这些财富,就把它们赠给爱蒙德。

爱蒙德成功越狱,在基度山岛找到了法利亚神父说的宝藏。经过九年的周密准备,当爱蒙德出现在巴黎上层社会执行他的复仇计划时,他已经由一个目不识丁的普通水手变成了知识渊博身家无数举止优雅肤色苍白无人认识的基度山伯爵。

一切都掌握在基度山伯爵手中。买什么房子,用什么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每样东西都是精心策划。他要谁倒霉,那个人就不会有好运,他要保护谁,那个人就如同在天使的翅膀下。基度山伯爵相信上帝,他相信是神的旨意让他在世上惩罚坏人,保护奖赏好人。

然而,复仇的火焰烧得过于猛烈时就不免触及无辜。仇人一个接一个被报复,基度山伯爵并没有胜利的狂喜,他为他的仇人的孩子之死深感内疚。他几乎从巴黎落荒而逃,最后放了他以前的同船同事一条生路。

复仇和宽恕,我们该选择哪个?

小说写得很好,悬念的铺垫,文字的运用使人欲罢不能。很久没有看这么长的小说,是十分愉快的文字享受。大仲马用丰富的语言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法国十九世纪的多彩画卷。

书中提到的伊夫堡和基度山岛都实际存在的。伊夫堡在马赛,是地中海一个小岛里的古堡,游人可上岛参观。基度山岛是意大利的国土,一个自然保护区,不对外开放。

伊夫堡,Château d’If。

那天看到一棵几百年的大树,旁边的牌子写着树的名字:If。原来伊夫(If)是树的名字,伊夫树是有毒的树。下图右边的大树就是伊夫树,上面结着红色有毒小果。

中国旧书 – 诺曼帝(五)

埃华尔圣母院不远有一家旧书店,在那里发现一本1966年出的法文书,用很多照片讲述50年代和60年代中期的中国。

书是用绸布做封面的精装本,灰色硬皮托一个大草书白色字体“虎”,封面设计很法国,虎字又很中国。

反右,大跃进,四清等,处于文革前夕的中国火药味已经很浓,从不少照片就可以看得出。不过那时的人还是很纯洁善良,有些照片是摆着拍的,表情都不太做作。

选三张照片。

这张照片的情景58年后肯定看不到了(1957年北京街头的怀旧资本家)。

南宁插秧妹妹。

广州年轻人。

书和诺曼帝无关,由于是在诺曼帝买的,也就归类为诺曼帝。

%d bloggers like this: